绿茵场上的“追风老男孩”

 j9九游会真人手机版     |      2024-06-11 08:50

  正在绿茵场上挥汗如雨的他们,并非职业足球运动员,只是一群热爱足球进而聚在一起的天津爷们儿。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称呼,暂且叫“追风男孩”吧;可“男孩”这个名字还是显得稚嫩了些,场上追着足球、默契配合的主力球员几乎都是“80后”,已过不惑之年;球队里年纪最长的球员叫刘大川,是位“70后”,刚刚过完52周岁生日,他说:“还是叫我们追风老男孩吧,毕竟岁数摆在这儿了。”话音刚落,便是爽朗的笑声。

  在天津爱足球、懂足球,并把足球运动渗透进生活里的人可真不少,而社会足球恰恰是衡量一个地区足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在天津市足协注册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和运动员数量呈迅速增长之势。2022年,注册俱乐部达到100个;而今年仅过去半年时间,注册俱乐部已增加到132个,注册运动员超过8千人。当然,还有更多并未注册、但依旧活跃在绿茵场上的“老男孩”们。

  三伏天里,知了整齐划一地叫个不停,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都会感到闷热,而这群人却在绿茵场上满场奔跑。他们对足球到底有多深的感情,外人可能很难想象。他们说,这叫热爱、这是享受,享受着“暴汗”与追逐胜利的过程。

  当太阳落山时,大部分球员已经各就各位,他们一边做着热身动作,一边听着教练员调兵遣将、布置战术。不时又有队友赶来,他们结束了一天的紧张工作,放下公文包就赶忙拎起运动装备,随时准备着加入战队、投入战斗。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生活上并无过多的交集,但到了踢球的日子便会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这是属于他们和兄弟的欢聚时间,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从来没停过。

  35岁的齐麟是球队的前锋,被队友称为“奇迹哥”,6岁时一记“乌龙球”算是给他的足球生涯开了蒙,小学时曾代表学校出征,关键时刻两粒进球让他从“板凳球员”变成了球队的主力。到今天,已与足球相伴29年了,虽然工作与它再无关联,但这项运动占据了他业余生活的半壁江山。

  队友们说,“奇迹哥”是在用脑子踢球,他却说自己已过了运动黄金期,体能和爆发力都已不如从前,就只能靠脑子踢球了。但“奇迹哥”这个名字的确名不虚传,前不久,一场天津与唐山业余球员的友谊赛上,在比赛进入尾声时,天津队还以一球暂时落后。这时,齐麟被赋予重任,他以一记漂亮的进球将比分扳平,这个进球再次证明了“奇迹哥”的价值。此刻,曾经在球场上飞奔的那个少年又回来了,他呼喊着奔向队友们,大家簇拥在一起,“到了这个年纪,还能又蹦又跳,还有机会脱下背心振臂高呼,我就倍感知足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齐麟道出了心声。

  是啊,随着岁月的年轮不断增长,“80后”已不再年轻,渐入中年的他们,每天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难得能有一个值得他们欢呼雀跃的场景;而绿茵场恰恰能够给他们带来这份喜悦,这或许就是“追风老男孩”们留恋赛场的原因之一。

  与“奇迹哥”默契配合的队友叫向宇,今年42岁,他们年龄虽然差了几岁,但拥有共同的童年记忆,这份记忆是足球带给他们的。

  热爱足球一定源于童年的熏陶,向宇说:“那时,我们都是在胡同里踢球,哪有标准的运动场地?更谈不上专业的训练了,经常是摆上两块砖头就当球门,俩仨人就能踢,这就是属于那个年代天津男孩的快乐。”向宇平时工作走南闯北,他深切感受到天津的足球氛围的确浓厚。“我之前在外地工作过一段时间,就把足球放下了,回到天津后,又赶忙拾起来。”向宇说,“外地球迷同样爱足球、懂足球,但往往把精力投入到观看比赛上;但天津人不是,我们是要亲自站上绿茵场,亲自用脚去触碰足球,而这座城市恰恰能满足我们的爱好。”当然,他们也在用行动烘托着这座城市的足球氛围。

  今天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走在津城,很容易就能看到这样一群奔跑的人,自从认识足球以来,它就是他们不离不弃的伙伴。从孩提时代的懵懂,到青春期的热血,再到踏足社会后的成熟,足球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也陪着他们历经人情冷暖。看着场上激战正酣,向宇问记者:“你能看到我们的幸福吗?”他说:“一群平日里压力山大的老男孩,每周都能凑到一起,能够精诚团结,一起追逐胜利,这个过程让人心生向往。”

  当有共同爱好的人能组建一支球队,当他们能在绿茵场上满场飞奔,当足球在自己的脚下被打入球门,这就是爱足球的人简单而又奢侈的幸福。

  “下半场把几个关键位置盯紧了,合适的时候咱们都轮换一下,各位一定保护好自己,万万不可受伤。”49岁的郭健伟既是球队的队长,同时也兼任着教练员的角色,队友们都听他的指挥,亲切地喊他“大伟哥”。郭健伟从8岁起开始在河东体校踢球,40多年过去了,他曾经身披中国少年足球队的战袍,战胜过其他国家的同龄球队;年轻时在业余比赛中也曾扮演着摧城拔寨的角色,并多次荣膺比赛中的“最佳射手”。盘点起自己的辉煌过往,“大伟哥”值得队友们信赖。

  受益于从小练球,郭健伟很少受伤,但一年多之前,在一场比赛中,他的右腿十字韧带撕裂了,自此只好暂别赛场。

  暂别赛场对于业余球员来说,虽伤心却无奈。对他来说,踢球是排解工作压力的乐趣所在,踢球是生活的底线,在此情形下再加上伤病的折磨、岁月的侵蚀,这种无奈是旁人难以体会的。但“老兵不死,从未凋零”,虽然还在康复期,郭健伟暂时无法登场,但做好球队的管理、团结凝聚起球队的力量,是他没有放下的事。

  盘点这支业余球队,队员的年龄跨度达30多岁,既有老当益壮的“70后”,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00后”;再看经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也有纯业余的“票友”;如何把他们“团”在一起?郭健伟靠智慧,更靠时间。

  争胜,永远是每项体育运动的目标,唯有胜利才能让场上每一个奔跑的人都有信心;但对于这些“追风老男孩”来说,比起争胜更重要的是“人情味”。应了那句话:人到中年,脚下踢的是球,更是人情世故。

  52岁的刘大川是球队中年纪最大的球员,宽阔的肩膀、匀称而结实的身材,让他没有中年男人的“油腻感”。但悄然间,鬓角已冒出的白发,也在提醒他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今天在场上,刘大川司职后腰,是球队的“大闸”,干着“擦地板”的活儿,同时哪个位置缺人,会叫他去“打补丁”。郭健伟在介绍这位老兄时说:“大川哥的跑动距离、跑动范围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差,他是我们球队后防线上的中流砥柱,是场上戴着队长袖标的人物。”

  对于刘大川来说,这其实是在谦让。他年轻过,深知年轻人的冲劲,“年轻人都喜欢往前冲,越靠前才越有进球的机会,越靠前才越有成就感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位置也不断往后撤,我会自觉来到中后场,用意识和经验掌控全场。”刘大川说。

  一边是位置上的后撤,一边是称呼上的改变,从当年队友喊他“大川”,到后来兄弟们称呼他“大川哥”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再到今天小队员称呼他“川伯伯”,刘大川的笑容背后也藏着一些危机感。他要不停地奔跑,不放弃任何一次上场的机会。能和年轻人同场竞技,说明自己还年轻;可回过头来看现实,也不得不面对自己52岁的年龄。

  “我担心给球队拖后腿,担心自己被年轻人淘汰,担心自己在场上跑不动了。”刘大川说,“但该来的总会来,这是自然规律。我只是想让这个时间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

  说话间,刘大川掏出了他的手机,里面记录着队友为他拍摄的精彩进球画面。看着屏幕里的自己,刘大川神采奕奕,那种骄傲的神情像个孩子。他说这种鼓励推着他往前跑,催促着他跑得更快、更尽力。

  一场比赛结束了,球员们拖着满身的疲惫走出球场,球场上一下子安静了,奔跑、呼喊、欢笑戛然而止。场地边,球员们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盘点着比赛中的得与失。几分钟后,当夜光球场的灯光熄灭,他们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本来的角色。

  有的人赶忙收拾好装备,赶回办公室继续加班;有的人则回到家,尽到“好爸爸”的职责。无论他们是何种角色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何种性格,至少在足球场上,他们挥洒了足够多的汗水,也注入了足够多的感情。如果用一些关键词来盘点这些“追风老男孩”,逃不过热爱与坚持,也逃不过压力与无奈,更逃不过幸福与珍惜在这些关键词里,最残酷的是“珍惜”。

  赛后,刘大川跟记者说:“当年我在和平区新华路体育场练习田径,那会儿看着别人踢球就眼馋,总在想中长跑是一切运动的基础,跑好了就能去踢球。”但往往事与愿违,踢球只能以“爱好”走进他及他们的生活,但却是这辈子唯一热爱的运动。

  为了热爱,刘大川坚持长跑,在不踢球的日子里,他就穿上跑鞋围着五大道跑圈。当他已迈进五十岁的门槛后,不知道接下来还有多少次上场踢球的机会。即使在比赛时受了伤,他也只是自己买点药水疗伤,仍会珍惜当下每一次奔跑,就是害怕有一天,他唯一热爱的运动“丢”了。

  年龄定义不了人生,反而人生可以为年龄添彩。天津的“追风老男孩”们用奔跑的身姿、活力的笑容、豁达的人生态度诠释着什么叫热爱、什么叫生活,也生动地讲述着“男人到老仍是少年”的故事。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交流区